劳动者风采 WORKER
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者风采 > 文明风采
为公交车“诊脉” 他们是高手
来源:公交集团机务技术事业部 作者:赵绍仪 浏览次数:4140 录入时间:2019-04-16

提起公交车,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司机、站务员,实际上,还有一群人在幕后默默奉献,为公交车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公交车的修理工。他们工作场所就是车间地沟、公交车底,特殊情况还会上路抢修,弄得满身油污。公交集团机务技术事业部维修分厂的刘长伦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为公交车“看病、诊脉”已经有16个年头了,是名副其实的“老医生”。


目前,公交集团有公交车辆1086辆,刘长伦所在公交集团机务技术事业部维修分厂负责其中约700台车的维护、保养。除了偶尔上路抢修,大部分时候,刘长伦都是在车间对公交车进行例行保养和安全检查。公交车每天都在路上跑,不停地起步、刹车、关开车门,车辆的发动机、离合器、车门、刹车毂片等部件,特别容易磨损。与普通私家车不同,公交车实行的都是强制保养制度,根据里程数和车况,一辆公交车通常15天就得进行一次一级保养,两个半月完成一次二级保养。


地沟只有几十厘米宽,半人高,而且光线很暗,刘长伦佝偻着身子,带着工作灯,钻了进去,为了吊变速器,修离合器,他得常常半蹲在一块板上,弯着腰,将上半身探进车底维修、保养车辆,短暂地结束工作从地沟钻出来时,手上、身上已经满是机油和污垢。对于这样的状态,刘长伦习以为常,他每天进入车间的维修车辆有40台次左右,每个月至少需给七八十辆公交车做二级保养,修理工每天6:30上班,20:30下班,如果遇到紧急维修任务,还得加班加点。炎热的夏季更加难熬,地沟又闷又热,一天下来,每个人沾满油渍的衣服、头发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遇上修发动机这样的活,为了避免带入杂物,也不能带手套,周边都是金属部件,不小心磕了碰了,在所难免,每个修理工的手上、胳膊上都有工作造成的划伤。


刘长伦记得,有一天中午,一辆车驶入车间报修驾驶位车顶漏水,而当天是假日客流高峰,运力紧张。听到消息后,他顾不上吃中饭,组织班组员工进行修补。当时的天气情况对修补作业非常不利,修补好铁皮后喷漆一时半会干不了,他们又二话不说开起烤漆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把车辆修好,从车顶上下来时,刘长伦浑身上下都已经湿透。


超出常人的耐心以及责任心是一名公交维修工所必须具备的,有时候修车并不麻烦,但把问题找出来的过程却十分苦闷,要反复检修、测试。刘长伦是目前维修分厂的优秀技术骨干,曾经,在给一台车做二级保养时,有员工认为大梁锈蚀面积很小,不影响车辆使用,单方面出于节约材料费用的考虑,认为该周期可以不按计划进行除锈保养。刘长伦发现后耐心解释,虽然目前不影响车辆性能,但这一小块的锈蚀面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扩大,严重的话会造成大梁断裂,该费的功夫不能省。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致和坚持,多年来,刘长伦参与完成的保养车辆,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了100%。

近年来,公交集团积极发展新能源公交车,纯电动车开始上路运营,与传统车辆相比,新车型结构不同,对技术要求也更高,这为公交修理工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通过业务培训、找时间“啃书”,纷纷拿下了高压电电工证,持证上岗。刘长伦表示,作为一名公交车修理工,除了辛劳也自有一份甘甜。“公交车每天都在路上跑,为市民服务,我们为公交车服务。虽然累点、脏点,但能够把车子保养好,让乘客坐上放心车,我们心里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