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团工作 > 职工园地 > 职工文苑
新形势下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物流集团 作者:王岩 浏览次数:2933 录入时间:2023-0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过程充斥各种危险因素,当事故的发生难以完全避免时,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手段。

一、企业应急管理的定义

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责任。

二、现阶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预案建设尚需健全和完善。在已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中,仍存在着与应急实践脱节的问题,预案与实战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单位对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有的没有及时补充修订,有的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有的编制完成却没有及时提交主管部门备案并发布实施。

(二)应急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应急演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由于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导致开展联合演练、合作交流少,应急管理合作联动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一旦发生跨区域、大范围突发性事件,应急响应急救援速度将受到极大影响。

三、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应急知识培训 提升防范应对能力。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应急措施教育培训,树立员工的基本安全意识,做到在生产中自觉保护自己和别人。员工还要掌握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了解其原理,保证在真正遇到危险时冷静对待,正确处理。企业要定期开展各种安全应急措施演习,让员工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以此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可能地保障员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创造稳定安全的环境。

(二)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影响最小的情况就是事故并未发生,这就要做好相关事故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一般建立在员工安全意识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组建专门的应急管理小组,并由相关人员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消除。对相应的设施设备进行防护改善,避免员工由于一时疏忽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可以添加一些预警设施,例如储罐区的可燃性气体检测,相关设备在气体浓度达到最低爆炸极限时就发出警报,此时应该疏散全部员工。还可在作业区域醒目处张贴提示标语,例如对于可能出现危险的设备上贴上相关宣传标语,当员工进行操作时便能看到,并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三)增强应急思维,建立应急处理系统。企业的生产过程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故,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以及各种预防措施都只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系统将已发生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生产源的危害,对严重危害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要素深刻了解,尤其是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诱发因素及消除方式。加强危险源的检测,并定期检查其可靠性,及时将检测报告上交管理人员。

(四)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企业根据同类企业的教训,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状况,添置适当的防护装备,例如防毒面具、防护眼罩、自给式呼吸器、应急照明灯、对讲机、防汛沙袋、融雪剂等,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满足员工在事故中的基本保护。另外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应急小组,请专业消防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应急措施培训,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控制。

(五)强化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并与当地消防部门进行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系统,当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消防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掌握事故相关信息并及时出动人员处理事故。企业内部在遇到事故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救,减少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并在消防部门人员到来之前将事故危害性降到最低。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员工必须对相关救治方法烂熟于心,平常的培训及演练必不可少。企业应该根据生产需求,在生产任务相对轻松时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急救知识宣导,并让员工熟悉各种消防器具的使用,增强整体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