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护要破局,靠的就是工匠敢钻研、技术敢创新!” 近日,在连云港BRT公交站台专用车道养护现场,连云港丰达公路工程养护公司创新工作室董入龙手持低聚物注浆技术施工记录,向团队分享技术攻关心得。从4天完成国省道预防性养护施工,到72小时高效整治BRT公交站台专用车道病害,丰达养护公司工会以董入龙创新工作室为“引擎”,激活工匠人才活水,推动“四新技术”落地生根,为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公路养护领域的“老兵”,董入龙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凭借对技术的执着与对创新的敏锐,带领工作室成为公司工艺革新的“主阵地”。近年来,丰达养护公司工会聚焦 “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将董入龙创新工作室作为核心载体,搭建“人才培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维平台,通过“名师带徒”“课题攻坚”“现场练兵”等方式,让更多一线职工从“技术操作者”成长为“创新参与者”,为公司技术革新储备了坚实的工匠人才队伍。

2025年连云港市国省道预防性养护工程启动之初,传统开挖式养护工期长、交通影响大的问题成为项目“痛点”。公司工会联合董入龙创新工作室成立专项攻坚组,董入龙带领团队翻阅数十份技术资料,多次赴外地考察先进工艺,最终锁定“低聚物注浆技术”这一突破口。为攻克技术应用难关,工作室牵头组织5场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董入龙更是扎根施工一线,手把手教职工掌握注浆压力控制、材料配比等关键要点;针对施工中遇到的路基沉降不均问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调整注浆参数,优化施工流程,将原本需要7天的工期压缩至4天,不仅实现“快养护、少扰民”,还大幅提升路面结构稳定性。经检测,养护路段承载能力提升25%以上,得到交通部门与市民的高度认可。

在港城BRT公交站台专用车道养护项目中,董入龙创新工作室再次扛起“创新大旗”。公司管养的84个BRT公交站台60米范围专用车道,因客流量大、车辆停靠频繁,路面车辙病害严重,传统养护难以兼顾效率与质量。工作室成员共同研判后,选取人流密集的一四九站、墟沟购物中心站及西园路站作为试点,引入“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术”。为确保技术落地,董入龙带领团队开展20余次模拟试验,精准把控材料摊铺厚度、压实温度等核心参数;施工期间,他创新采用“分段作业 + 错峰施工”模式,协调公交部门调整临时停靠点,最终仅用72小时便完成3个站台专用车道的病害整治。经后期跟踪观测,试点路段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均达到优质标准。
据悉,针对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术的成功应用,公司工会已联合董入龙创新工作室制定推广方案,计划通过“工匠讲堂”“现场教学”等形式,将技术要点、施工经验传授给更多职工,逐步将该工艺应用于全市84个BRT公交站台专用车道养护,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民生场景。
下一步,丰达养护公司工会将持续深化董入龙创新工作室建设,计划新增“智能养护技术”“绿色养护材料”等攻关课题,完善创新成果激励机制,对在技术革新中作出贡献的工匠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热情。以工匠为帆,以创新为桨,丰达养护公司工会将带领全体职工在公路养护技术革新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为港城交通建设贡献更多“丰达智慧”。